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脊梁 >

第118章

红色脊梁-第118章

小说: 红色脊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最新获得的情报,滇军守备师长朱士桂率领七百余名残兵败将逃回吉安之后,立即将一千二百人的吉安保安团补充到自己的守备师中,以每人十个大洋的安家费,紧急征募一千五百余本地壮丁组建地方保安部队,并对吉安城实施军事管制。

    吉安周边十公里的各大码头、渡口和陆上交通要道均已设置哨卡,对来往船只、商队和人员进行严密检查。

    滇军独立第一旅仍旧盘踞在万安县城,每日均派出小股精干部队对各个方向展开侦察警戒,没有因为教导师的撤离而稍有松懈。

    郑毅和李昭、王虎臣等人商量过后,命令特务连和各团警通连停止对赣州和万安之敌展开骚扰,全师各部抓紧时间进行调整,补充兵员,总结经验,寻找差距。

    段煨的第三团历经三个月的紧张训练,经过师部的严格考核终于正式成军,在政委李昭的率领下开赴宁都接管城防。

    陈敏先的第四团经过补充,已经拥有一千七百余名兴国籍新兵,该团把宁都的防务交给段煨率领的第三团,立即返回北面的东华山根据地,展开为期半年的军事基础训练。

    重新组建的教导团迅速搭起了框架。

    由全师军事五项大比武的优胜者组成的警卫一连划归教导团,二十余名荣立战功的基层连排长和两百余名仍在养伤的伤员一并划入了教导团。

    由宁都开来的一千二百新兵和八百名兴国籍新兵组成五个新兵营,在团长兼政治委员董宗卓和两百余名各级军官率领下,开往北面莽莽大山中的城岗基地,进行为期半年的军事基础训练。

    由此,教导师的兵力增加到了五个团又三个营共八千五百余官兵,但在半年之内,能够拉上战场的只有李连山的第一团、赵景庭的第二团和驻扎宁都的段煨第三团,以及得到充实的师属警卫营和新组建的工兵营。

    教导师作战兵力勉强达到五千人,而这五千将士中,还有新补充的两千余人是从未上过战场的新兵。

    因此,各团营都在利用难得的休整时间日夜练兵,第二批宣誓入党的五百名基层官兵成了大练兵的军事骨干,每日的粮食和肉类消耗也随之成倍增加。

    好在攻打宁都、威逼泰和的两场战斗均获得大量的物资缴获,尚能满足全师八千五百将士半年的供给。

    但是,库存的武器装备已经消耗一空。

    为了减轻后勤负担,便于弹药补充,教导师只留下七点九二口径的步枪、轻重机枪和六点五口径的日本三八步枪,缴获的大批俄制步枪和陈旧的汉阳步枪全部送给兴国和宁都两县日益壮大的赤卫队,导致重新组建的教导团尚有八百余名新兵没有武器。

    可是库存的所有步枪已经送出,郑毅不可能再找地方赤卫队要回来,只能想方设法尽快补充缺额。

    经过反复考量之后,郑毅悄悄叫来参谋长王虎臣一起商议。

    王虎臣听完郑毅的陈述,考虑良久,深感为难:“不管是打赣州还是打万安,至少在半个月内主力各团无法出动,若是发电报给茂富从香港购买,如何运回来又是个大难题。”

    “派往闽省的上官咏特遣队刚刚在莆田建立起了情报站,能在两个月内打通莆田至赣东的商道就算快的了,我觉得还是等等吧。”

    “等到三个主力团完成为期半个月的专项训练之后,咱们再决定是攻打赣州还是攻打万安。”

    郑毅一时间头疼不已:“如今不但武器装备缺乏,好不容易存下的两百多万发子弹在高强度的训练中不断消耗。。。。。。”

    “等半个月的专项训练结束,恐怕各团只剩下三个基数的弹药,迫击炮弹只剩下五十多发,库存的药品也快消耗一空,不尽快补充不行啊!”

    “耐心等上半个月吧,半个月后我和你一起带兵出去抢劫,没有什么比抢劫来得更快了。”王虎臣难得地幽默一把。

    郑毅忍不住笑了,吩咐一旁乐呵呵的盘岩把副参谋长叫来,从抽屉里拿出三易其稿的战场纪实递给王虎臣:“这是我花一个礼拜时间写下的,你帮我看看,要是存在政治上的错误立即指出来。”

    王虎臣颇为疑惑,接过八千多字的文稿细细,很快就被攻打兴国、宁都和窑头渡口伏击战的精彩内容吸引了,新任副参谋长张尧来到他身边坐下他都没发现。

    ************

    ps:最近几天打赏的感谢名单小火放在了作者感言区,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

    这几天小火以恢复为主,稳定更新,等缓过劲来就开始爆发,请大家多多支持,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多多益善!

    感激不尽!(。)

第二〇四章 舆论攻势计划() 
二十多分钟后,王虎臣终于抬起头来,盯着郑毅的眼睛,沉声问道:“我怎么感觉这不是你的惯有风格?上呈前委的作战报告不该是这个格式,反而更像是报纸上刊登的传奇啊!”

    郑毅嘿嘿一笑:“这是我为香港的《东方日报》特别撰写的战场纪实,属于纪实文学范畴。后面那篇一千二百字的文章是时政评论和时局发展预测,要是没有什么问题,我就让张尧辛苦一下,发给香港情报站,由老曹送到《东方日报》所属的亚洲通讯社。”

    王虎臣吓了一大跳,拍了拍手上厚达十二页的文稿,不无惊愕地问道:“你打算用电台发送?”

    蓄起了小胡子的张尧根本就不怕麻烦:“没事,这点儿内容最多两个小时就能发完,这段时间对外联络越来越少,除了每天准时与宁都的李政委、井冈山根据地和毛委员的第一师相互通报之外,通信连的八十余名弟兄只能围着一大一小两部电台,收听南京和香港的广播。”

    “目前配属给一团和二团的两部电台基本处于关机状态。”

    王虎臣想了想问道:“这些战场纪实登上香港的报纸之后,很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政治影响,说不定立刻引来中外各界和民党南京政府的强烈关注,你考虑清楚没有?”

    郑毅含笑点头:“考虑十几遍了,我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扩大政治影响,引起中央对我们这支军队的重视,让全国共产党人和各界民众知道,在赣南的崇山峻岭之间,还有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为自己的主义和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奋斗。。。。。。”

    “让民党南京政府和******、朱培德这些新军阀知道,我们通过不屈不挠的努力,不断消灭他们的军队,还要让中外各界从我们取得的一次次胜利中,了解共产党人的坚贞不屈和迅猛发展。”

    “估计你是想大造舆论,迫使赣省的民党军队主动前来攻打咱们。”

    迅速成长起来的张尧哈哈一笑,他对郑毅历来是言听计从,毫无保留地付出自己的支持和信任。

    心机越来越深沉的王虎臣却想得很多:“一旦中央看到这些战场纪实,还有你这篇预测民党四大新军阀为了共同的利益暂时联合北伐、一旦北伐结束必将走向分裂与内战的时事论文,中央委员们看到这些内容,必将会有所反应。”

    “估计各国报纸也会对此大感兴趣,大规模进行转载。。。。。。但是,你想过没有?虽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中央有何反应就不是你我能够预料的了,谁也不知道到时候是福是祸啊!”

    郑毅如实说出心中所想:“我就是要引起中央的重视,引起全国共产党人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如果能让南京中央政府气急败坏,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这份战场纪实和时政评论不但要在香港的《东方日报》上刊登,还要在沪海的《东方新闻》上进行发表,接下来只要有时间,我仍旧会用‘关山’这个笔名不断撰写时政评论,长期刊登在香港和沪海的两份大报上。”

    “只要持之以恒不断坚持下去,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王虎臣似乎看到了郑毅的真正目的,却又隐隐约约无法看透,张尧却没有那么多的心机,哈哈一笑抢过王虎臣手里的文稿,说句“两个小时便发到香港”就转身离开,根本不在乎双眉紧皱、沉思不已的王虎臣怎么想。

    ……

    ……

    断断续续下了两天一夜的小雨在日出时分终于宣告结束,从东方大海尽头缓缓升起的朝阳染红漫天霞光,整个黄埔滩均笼罩在一片迷离的金色柔光之中。

    沉寂一夜的十里洋场再次热闹起来,大街小巷全都是脚步匆匆的人流。

    小贩的叫卖声、汽车的喇叭声、电车的铃铛声与此起彼伏的应答声交集在一起,却难以掩盖报童们稚嫩而清亮的吆喝声。

    “卖报卖报,蒋总司令颁发北伐全军作战方略,第一集团军纷纷开赴鲁南,大战一触即发!”

    “特大新闻,粤省李济深与香港总督达成借款条约,广九铁路正式并轨,沙基惨案纪念碑被李济深下令拆除。。。。。。”

    “卖报卖报,《东方新闻》报刊登战场纪实,赣省滇军与共产党军队连续爆发激战,滇军两个师一败再败,死伤官兵五千余众!”

    “虞家三少争风吃醋,电影明星撕碎旗袍。。。。。。”

    西装革履、英气勃勃的年轻男子手提精致的棕色公文包,大步走出英国侨民区南面街口,向两位牵着杜宾犬散步归来的英国中年夫妇点了点头打声招呼,便汇入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潮之中。

    十分钟后,年轻男子在礼查饭店前方的街口停下匆匆的脚步,把擦肩而过大声吆喝的小报童叫了回来,掏出个一角银豪扔进报童胸前的钱袋子里:“小家伙,给我来一份《东方新闻》。”

    满头是汗的小报童麻利地取出最后一份纸质洁白、印刷精美的报纸递给年轻男子:“这是今天分到的最后一份了,谢谢先生打赏!”

    年轻男子接过报纸微微一愣:“等等,小家伙,《东方新闻报》每一期都用这么好的纸张印刷吗?”

    小报童红彤彤的小脸上满是自豪:“东方新闻社从元旦开始就改用这种高级新闻纸了,全国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就连《字林西报》也比不上。”

    “《东方新闻报》每期都是四开八版,价钱只比其他三家大报多五文钱,每次大新闻都能抢先刊登,短短三个半月就超过了老牌的《字林西报》和《申报》,成为黄埔滩第一大报。”

    “先生要不是不相信,尽管去问别人。”

    年轻男子微微一笑:“我信,谢谢你小家伙!”

    小报童咧嘴一笑转身离去,从腰间沉重的报纸袋中拿出一份发黄的小报开始吆喝:“卖报卖报,《时闻新报》,江南名伶肖玉春身怀六甲,五个情人不知谁是孩子父亲。。。。。。”

    年轻男子忍不住乐了,他摇摇头,拿起报纸走向前方的礼查饭店,意外遇见熟悉的年轻同行、刚刚从英国调来的《泰晤士报》时政记者凯文。霍德尔。

    两人打完招呼一起进入电梯,来到顶层大厅临窗位置就坐,分别向侍者要了几份早点,便低声交谈起来。

    ***********

    ps:第二更!

    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二〇五章 执着的人(求订阅)() 
“凯文,你之前不是说要到徐州北伐前线去采访吗?”西装革履的年轻男子端起水杯含笑问道。

    金发碧眼的凯文揉了揉隐隐发胀的眉心,唉声叹息:“换人了,经验丰富、会讲中国话的博德曼带着他那美丽的助手霍丽思小姐取代了我,临行前还给我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我务必在三天之内前往长江中游的赣省,一个叫安福的****大的县城。。。。。。”

    “此行我的目的是去采访距离省会城市近两百英里的英国资本控制的钨矿开采区,还要求我三个月之内必须学会汉语,否则就把我赶到南美分社去,和满地的苍蝇、疾病待在一起。”

    年轻男子再次露出了微笑:“四年前,你不是在中国各地旅游了三个多月吗?我觉得你的汉语对话已经非常不错了。”

    “我仅学会简单的日常对话,能看懂的汉字不超过两百个,让我三个月内学会全世界最复杂的文字,这怎么可能啊!”

    凯文幽幽叹了口气,等侍者把面包火腿和牛奶放到桌面上,再次望向对面准备用餐的年轻男子:“亲爱的汉,你的名字真难记,我一直读不准,菡子旭,百家姓中有‘菡’这个字吗?”

    菡子旭非常认真地回答:“虽然我这个姓氏很少见,但这是个古老的姓氏,是美好、幸福、快乐的意思,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在粤省的东部和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中,经常能看到这个姓氏。。。。。。”

    “我的祖辈就是从国内迁到新加坡的。”

    凯文很难理解一个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古老姓氏,无奈地摇了摇头,端起牛奶杯一口喝完,擦擦嘴,直接用手抓起一片烤面包:“我还是称呼你为汉吧,这样我能感到轻松些,你这次来中国打算停留多久?”

    “我已经辞去南洋报社的职务,打算以独立记者的身份展开工作。当然,《泰晤士报》和美国《纽约时报》的邀请我也没有拒绝,未来两年之内,我将会以特聘记者的身份,为这两个报社提供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时事新闻稿件。”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或许会在《纽约时报》时事版上,开设亚洲时政分析专栏。”菡子旭平静地回答。

    凯文非常惊讶:“我以为你会成为我的同事呢,没想到你选择作个独行侠。。。。。。哦对了,我差点儿忘记你是剑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最擅长的工作是政治人物专访和实事分析,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采访中国的哪一位风云人物?”

    菡子旭想了想,捡起餐巾擦了擦嘴,将刚刚买到手的《东方新闻》报拿出来,徐徐送到凯文前方的桌面上:

    “凯文,请看《东方新闻》今天的头版头条,民党赣省地方军队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多次被成建制的共产党军队击败,不但损失了五千多军官和士兵,还丢失了两座县城!”

    “这篇连载的战场纪实写得非常生动有趣,画面感扑面而来,让我产生很多有趣的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