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府 >

第45章

霸府-第45章

小说: 霸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伯辰惊讶地抬起头,不由地看向石闵,轻轻道:“中郎将难道是想让伯辰前往夺取此书?”

    “正是!张都尉比我想象中还要聪明,很好!”

    “当初在三藏口,伯辰不得已之下方才效力于中郎将,此事想必中郎将心中很清楚。难道就不怕我就此一去不回?”

    “你会回来的,像你这样的人,只有在这里,才会有用武之地!”石闵看了张伯辰一眼,意味深长道:“也许有个消息你该知道,去岁十二月,段辽意图谋反,已经被慕容皝杀掉了。”

    “什么?”张伯辰直直地看向石闵,不由惊呼出声。

    他早已经想到了这个结果,败军之将,便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在别人的善心之上。乱世之中,又哪有善心可言?

    辽西与辽东相互争雄六十余年,随着时事易转,如今成为慕容皝南下中原的障碍,为了统合资源,段辽从被俘的那一刻,下场便已注定。

    只是,段辽毕竟对他有知遇之恩。段辽死后,段雪颜又该怎么办?

    石闵看着张伯辰震惊的样子,悠悠道:“我们做个交易如何?你助我南下夺取《五胡图录》,我帮你带回雪颜郡主。我知道,她是你的未婚妻。”

    张伯辰轻轻抚摸着马兜中的复合弓,良久方道:“好!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三日后,有一个晋人家族会从豫州逃亡江左,你带领几个人混进去。你我以六个月为期,我在邺城等你的好消息。这是我的令牌,你持此令牌,在赵国境内会畅通无阻。”

    石闵眼中透出一丝精光,他抬起手,将一块漆黑的东西丢了过去。张伯辰接在手中,却见一块虎头牌中间,刻着一个粗犷的“赵”字。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七章 颍川陈氏(一)() 
狭窄的小道上,六七辆大车缓慢地地向前行驶着,车上坐满了老幼妇孺。她们蜷缩在一起,惊恐地看着四周,好像在这陌生的环境中充满了什么可怕的东西。守护在前后的青壮,则紧紧攥着长枪,不断警惕地四处张望。

    天色灰蒙蒙的,东方还没有露出一丝光亮。无限寂静的环境中,传来“咔嚓”“咔嚓”的脚步声,那是众人踩在积雪中的声音。

    最前方,一位四十余岁的中年人骑在马上,小心翼翼地探查着路径。这条小道虽然已经事先侦察过数次,然而在大雪覆盖之下并不好走。他必须要为族人带好路,才能走出中原黑暗之地,逃亡到江左。只希望列祖列宗保佑,让族人见到黎明的曙光。

    “父亲,我们能逃到江东吗?”

    中年人身后的马车上,一位弱小的身影盯着他,用稚嫩的话语惊恐地问道。语气中甚至透露出一股发自内心的颤栗。

    中年人听闻,不由皱紧了眉头,柔声道:“婉君,别担心。只要从寻阳渡过大江,到达江州以后,我们就真正安全了。你堂兄会在派人在寻阳接应,再忍忍,我们还有两日的路程——”

    “嗖——”

    “啊——”

    正在此时,树林中射出一支箭,随着一声惨叫声传来,原本护卫在大车旁的一位青壮贯穿,扑倒在车辕之上。大车之上数位孩童呆呆地看着身上被溅射的鲜血,一时之间竟忘了哭泣。

    “快走!”

    中年人勒住坐骑,指挥着众人道:“老大,你带人护住大车!老二,你随我一起断后,我们在寻阳汇合。两日后,无论谁先到,务必要先行渡江!”

    “喏!”

    不远处两名年轻人听到命令,立即在马上行了一礼,然后带领众人忙碌了起来。不多时,一队人马先行护着大车前行。另一队则聚集在中年人身后,面对随时而来的风险。

    “哒哒哒——”

    与此同时,不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转瞬间即到眼前。马上之人大呼道:“将军有令,莫要走了陈琯!若有反抗,就地格杀!”

    中年人轻声叹道:“该来的总是会来,只是没想到我堂堂颍川陈氏子弟,竟然狼狈至此。老二,随为父一起杀敌!”

    “陈琯,我家大王待你陈家不薄,没想到你竟然趁机南逃。我劝你就此束手,随我一起面见大王,说不定还能留你一条性命。如说不然,此地便是你陈家满门埋骨之处!”

    五十余匹全副武装的骑兵转瞬即至,从旗号上看,竟然是义阳公石鉴麾下兵马。

    “呸!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石季龙羯胡异族,匈奴支种,占我中原衣冠之地,早晚必为天诛!我既举家南迁,岂能回头?事到如今,不必再言!”

    那位名叫“陈琯”的中年人看着来人,不由满面怒容。陈氏家兵听到陈琯的命令,顿时结阵于原地,防止骑兵冲击。眼看着东方逐渐发白,他们知道自己一行被对方的骑兵盯上,恐怕再也走不脱了。眼前的情景,已经是有死无生之局。

    他们所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地拖住来人,为家小的离去争取时间。

    只是,这家兵又哪里是虎狼之师的对手?不多时已有十多人被砍倒在地,原本缩成刺猬一般的战阵,逐渐变小。战阵确实可以用来抵御骑兵的冲击,然而由于双方素质差距过大,仅有的一点优势也不再是优势。

    陈琯心中悲凉,昔日我祖乃是镇军将军,镇守边陲数十载。如今子女无能,竟被宵小围猎。看着身边之人不断的倒下,他的内心也不断地绝望起来。

    原本从颍川许昌前往江东最便利的通道,乃是顺颍水南下,经陈郡与汝阴郡,穿越淮水边境,进入芍陂。毕竟如今淮南郡还在江东手中,到达那里便意味着安全。

    然而石赵为了堵住晋人难逃之路,早已经在这一条路径上布满了军事堡垒。从西到东,五十里即设置一座烽火台,七十里便是一座屯兵要塞,狼烟一起,转瞬即可传遍千里。

    所以为了能够安全到达江东,他带领家族计划穿越襄城郡,经南阳到达襄阳。那里有平北将军桓宣镇守,只要有他接应,比走东线还要安全便利的多。

    只是在到达襄阳的前夕,两国边境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大量赵军陆续南下。不得已之下,他只好在襄阳之东转而南下,经随县想要在大军集结之前到达寻阳。只要在寻阳上了船,便可以直接到达江州。

    可惜啊,寻阳在望,他却功亏一篑!

    想他颍川陈氏,贵为颍川第一世家。后汉桓、灵之时,天祖'注1'陈寔(shi)被“党锢之祸”所牵连,因德行清高名闻于世,世人号之为“陈太丘”。又与二子陈纪、陈谌一起,并称为“三君”。颍川陈氏就此分出两支,自己出自陈纪一支,曾祖陈群辅佐魏文帝创建新朝,更是制定《魏律》,创建“九品中正制”,荣耀一时无两。

    祖父陈泰亦曾为镇军将军,只可惜自父亲之后,颍川陈氏逐渐式微,又逢中原大乱,他在家中教育族中子弟,只能惨淡经营。倒是陈谌的一支,发展到叔父陈凖之时,因在“八王之乱”中钻营,最终成为广陵郡公。'注2'

    族兄陈眕当初与刘琨、左思、陆机陆云兄弟并为“二十四友”。只是永嘉五年于洛阳被俘,随后难逃。如今的陈氏二房,在吴兴安家,已传至族侄陈逵手中,好歹为颍川陈氏找到了一块繁衍之地,不似江北那般严酷。

    想当初族兄陈眕被俘,家眷尽在其中。石季龙以陈逵之妹长发七尺,容貌甚美,纳为陈夫人。此番南迁,若非族侄女事先通气,他们也无法顺利到达此处。

    陈琯看着身边之人一个接一个不断倒下,不由闭目受死。只希望女儿婉君能够不再为胡人所辱、老大陈泽可以保留家族血脉,他即便死在此地,也无怨言!

    他看着老二陈涛满身血色,不由一阵心酸。老大陈泽聪明世故,正是保家的合适人选,陈家即便迁徙到江左,想要在如林的士族中站稳脚跟,也并不容易,没有一个能够掌控大局的人物绝对不行。老二头脑简单,只会打打杀杀,所以才将他留下来断后。

    只是,身为人父,如此决定儿子的命运,总归内心有愧!

    然而就在此时,耳边突然传来坐骑悲鸣。赵军之中,为首那人端坐在坐骑之上,突然间双手抓住喉咙,一支羽箭贯穿其中。他惊恐地看着远方的树林,鲜血从指缝中喷涌而出,如同被人掐断了脖子的鸭子,冒出一丝丝“呃呃”之声,让人毛骨悚然。

    “是谁!”

    另一名头领模样的人瞳孔中充满了惊惧,坐骑不安地在原地踏着四蹄,鼻孔中不断喘着粗气。

    “嗖——”

    那人亦双手捂住喉咙跌落马下。不远处的陈琯将经过收入眼底,不由打个激灵,顿时大叫道:“儿郎们,随我杀!”

    原本五十余名骑兵,见到两名头领被人莫名射杀,不由寒气大冒。顿时止住前扑,收拢战阵,向后溃逃而去。

    “是哪位壮士搭救,还请出来一见!”

    陈涛还想再追,却被陈琯拦住去路,见到父亲眼神,心中明白,当下集结幸存家兵,向着前方摸索了过去。如今敌友未分,对方既然能够射杀石赵骑兵,当然也会射杀他们。

    乱世之中,还是小心为上。

    龙湖注:1、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

    2、历史上陈谌、陈凖这一支,二百年后出来一个人物,叫做陈霸先。于南朝建立陈朝,传至陈后主,最后统一于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章 颍川陈氏(二)() 
陈琯面色凝重,方才为了保护家眷,他留下三十余青壮一起断后,如今只剩下不到十个人。若非眼前年轻人及时出手相救,只怕他们都要被留在此处。若果真如此,颍川陈氏便算是被断了血脉了。他轻轻拍打着战马,焦急地向前追去,只希望家眷们不会受到伏击。

    陈涛似乎没有受到追杀的影响,一路上饶有兴趣地盯着张伯辰。树林中射杀赵军头领的景象给他带来的震撼有点大,让他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消化。

    “张兄,这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若不用来杀敌,着实有些可惜。若是能够安然无恙地到达江东,咱们前往参军如何?中原沦陷在异族之手,我这心中总是不服气。总有一日,老子会与众家儿郎一起杀回中原。好男儿总要血战疆场、马革尸还,方不负来世上走一遭!”

    “张兄,我观你神采内敛,相貌不凡,不是一般的寒门可比。你自称来自幽州,却不知道出自何门?据我所知,幽州只有范阳张氏乃是一等门第,难道你竟是前朝张司空的后裔?”

    “张兄,张司空乃是前汉留侯张良后裔,想那留侯先辈五代为韩王之相,张家亦是出身颍川城父,只是子孙繁衍,才有了范阳的分支。以此看来,张兄却与我陈氏有桑梓之谊。”

    “张兄,据我所知,范阳张氏如今的家主乃是张舆,早在永嘉初便南渡江左,你怎会到现在才南迁?石季龙去年从幽州攻打辽西,恐怕幽州的形势也是严峻,张兄能够逃到这里,真是要得。换做是我,只怕早就被胡人拦了下来。”

    陈涛的话匣子一旦打开,顿时如大江之水滔滔不绝。然而在一旁的张伯辰却不断皱着眉头。在他贫乏的历史知识里,范阳最著名的世家当然是范阳卢氏,当初在段辽手下担任左长史的卢谌便是出自这个家族。

    他却不知道,范阳竟然还有一个张氏,不但在西晋时代出来一个什么司空,居然还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后裔。这实在是有意思的很。他撇过头,看向陈涛道:“张司空是谁?我不认识。”

    “什么?你说你出自范阳,但是你不认识张司空?”陈涛瞪大着眼睛,不由地勒住缰绳,看向张伯辰道:“张兄,我与你坦诚相见,你就没必要故意隐瞒了吧?”

    张伯辰皱着眉头,见到陈涛一脸愠怒,沉思片刻后,有些迟疑地说道:“陈兄所说的张司空,是否便是张华?”

    他之所以知道张华这个人,乃是因为在西晋短短几十年的寿命中,张华是为数不多的一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物。这个人博学之深厚,才气之纵横,就如同曹子建之于三国,李太白之于盛唐,苏东坡之于北宋。

    张伯辰还记得当初外出游玩的时候,随身携带一本《山海经》用来打发时间。《山海经》看完后,他又发掘出一本《博物志》,两本书中记载的都是神话志怪传说。

    《博物志》的作者便是张华。这个人不但博闻强识,而且书法也厉害,写诗也牛逼。让他对张华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博物志》,还有高中时期语文课本中学习的《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前半句便是出自张华身上的典故。当初吴国还未灭亡之时,斗宿与牛宿之间经常会有紫气出现。望气者都认为这种天象象征着吴国正是强大的时候,不可征伐,只有张华不以为然。

    吴国平定后,紫气更加明显。张华听说豫章人雷焕精通谶纬天象,就邀请雷焕与他一同前往。只见牛斗之间紫气充盈,更有光华闪烁其中,便问他道:“这种天象是吉是凶?”

    雷焕回答道:“这是宝剑的精气上彻于天,能见到紫气的人,不会是一般的人物。”

    张华道:“你说得对,我少年时,有个相面的告诉我,我年过六十会位登三公,并且会得到宝剑佩带。如今我见到紫气,术士的话大概要应验了啊。既然是宝剑,那么宝剑究竟埋在何处?”

    雷焕回答道:“在豫章郡丰城。”

    张华说:“想委屈您到丰城做官,一起暗地寻找这把剑,可以吗?”

    雷焕最终答应了他,张华大喜之下,立即补任雷焕为丰城县令。雷焕到丰城后,挖掘监狱屋基,下挖四丈多时,发现一个石匣,发出不一般的光彩。

    打开剑匣之后,发现匣中有两把宝剑,剑上都刻有字,一把名:龙泉,一名:太阿。

    就在当天晚上,斗牛之间的紫气消逝了。雷焕用南昌西山北岩下的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