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

第123章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第123章

小说: 农女珍珠的悠闲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再无瓜葛了。”王氏语气冰冷,态度冷硬。
  梁氏猛地抬头,脸色惨白不敢置信的看着自家婆婆。
  冯氏心里“咯噔”一下,这死老太婆,竟敢让长林休妻。
  “扑通”一声,梁氏扑到了婆婆脚下,抱着王氏的腿嚎啕大哭,“娘呀,是媳妇错了,媳妇再也不敢了,你大人大量,原谅我吧~”
  王氏不为所动,只冷冷地看向冯氏,“你不是说你闺女的日子难过么,这不正好,领着她回去过顺心的日子吧。”
  老宅的院子已经围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看这情形,都纷纷起哄。
  “可不是嘛,冯老婆子,你闺女在胡家日子难过,你领回去好好养着吧。”
  “哎呦,那长林不就可以另外娶个年轻漂亮的新媳妇了嘛。”
  “可不是嘛,以胡家现在的境况,谁家漂亮的小姑娘不娶得,还要看这胖婆娘。”
  众人一阵哄笑。
  冯氏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她勉强撑起气势反驳,“亲家母,瞧你说的什么话,都说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长林俩口子都二十年的老夫老妻,而且,明花这不刚给你添了大胖孙子么,你这么做,可不地道,就不怕别人戳你脊梁骨么?”
  “哼,我那孙子出生闹的事情,你不会这么快就忘记了吧,为着这件事,老胡家平白花了多少银子,那可都是你家闺*的好事,怎么?你们母女俩尽惦记着好事,自己做的糟心事就抛到脑后去了?”想起那二百两银子,还是靠珍珠挖了株人参卖掉,才凑够了的,王氏心中的火气蹭蹭直冒。
  梁氏紧紧地抱着婆婆的腿,害怕得全身发抖。
  是呀,胡家大房因为她的缘故,平白多花了二百两银子,那么多钱,婆婆事后没找她算账,已经是她的福气了。
  偏生,她亲娘作妖,非得眼红二叔家开办学堂的事情。
  揪着这事不依不饶,也不想想,单是那二百两,就足够建起多少间二叔那样的房屋了。
  也怪她,被她娘三言两语的挑起了嫉妒心,这才放任她娘在大房胡作非为。
  这下好了,惹恼了婆婆,要让长林休了她,梁氏越想越怕,哭得眼泪鼻涕流了一脸。
  冯氏被王氏这么一戳,气焰顿时散去,她“嘿嘿”干笑两声,知道如今她是讨不了好了,便换了张笑脸,“哎呦,亲家母呀,那也是为了你的大孙子花费的,也不能光怪明花呀,再说,那点小钱,对于你们胡家还不是小菜一碟。”
  小菜一碟?她还真敢说,王氏脸色一沉。
  “啊,哈哈~我想起来了,家里头还有事要忙,亲家母啊,今天的事,是我们母女的错,你要打要罚,尽管朝明花撒气,我老婆子就先走了啊。”冯氏边说边拨开人群往院外跑。
  “亲家,你这次不带她回去,下次再来,便直接带着休书嫁妆走吧。”王氏的声音冷冰冰的直击人心。
  冯氏听了,脚下的步伐更不敢停顿,飞一般的跑走了。
  很长一段时间,没敢出现在胡家老宅。
  梁氏经此事后,再也不敢拿乔,每日除了喂养小儿,便勤快的把老宅的杂事也揽了起来。
  相比冯氏的厚脸皮,胡玉珠的婆家人就显得通情达理多了,胡玉珠的婆婆刘氏在小平善的满月席上,带着小两口来过一次,除了比从前热情许多,倒没生出什么枝节。
  胡玉珠回娘家的次数多了起来,不过,也只就多了几次而已。
  原因无他,她和姥娘冯氏碰到一块的频率太大,她姥娘总拿她的肚子说事,成亲两年肚皮依旧没动静,本来就心情郁郁了,冯氏还见天的戳她心窝,胡玉珠心气不顺,两人针尖对麦芒,每次总是吵得不欢而散。
  胡玉珠气闷,干脆懒得回娘家了。
  最精明的还数胡秋香。
  自从上次从胡长贵手里骗到银子后,胡秋香的心情激动又忐忑。
  她设想过,要是她娘找到蒋家让她还钱,她该怎样应付。
  也设想过,要是胡长贵亲自来找她,她又该如何。
  还设想过,她这几年都不回娘家,银子的事情是不是,就能这样过去了。
  可是,她从没想到过,胡家根本没把这点钱看在眼里。
  她坐立难安的在家待了几个月,从隔壁马山村嫁过来的妇人告诉她,她娘家弟弟厉害了,在望林村口建了校舍,请了先生,开了免费学堂,成了十里八乡闻名的大事件。
  建校舍?请先生?开学堂?那不得花费好几百银子,才有可能办成的事情?
  长林长贵挣了那么多钱?
  自己拿了十几两银子,就忐忑不安的躲着不敢出门?胡秋香楞住,觉得自己似乎走错了方向。
  胡秋香第二天就带着蒋晓燕出发回了娘家。
  先对王氏一阵哭诉,承认了自己错误,随后把银子如数还给了闻讯而来的胡长贵,一再道歉表示自己的难处,最后,哀哀戚戚的诉说自家的不易。
  蒋晓燕一旁跟着她娘垂眸抹泪,一圈下来,哀兵政策果然奏效。
  王氏和胡长贵都大度的表示原谅。
  珍珠冷眼旁观,发现博取同情以弱示人,确实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家人再次和和美美的吃了顿饭。
  二日,胡秋香领着蒋晓燕在望林学堂附近逛了一圈。
  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高大宽阔的建筑看红了两人的双眼。
  就连那路面都全是青石板铺设。
  这些,都是银子呀!
  胡秋香从她娘口中得知,二弟创办学堂的主意,竟然是胡珍珠的意思。
  一个小姑娘,几百两银子眼睛都不眨的,就投进了毫无回报的学堂里,只为博一个好名声么?
  胡秋香实在想不出,她娘那样精明干练的人,怎么会同意二弟家这般荒唐的放任小辈乱花银子。
  名声虽然重要,可要用那么多银子买来,实在太不划算了。
  她这般想,却不敢这般说。
  胡秋香带着蒋晓燕规规矩矩的在娘家待了两天后离开。
  离开前不免又是一顿捧心哭诉。
  得到的成果,让胡秋香和蒋晓燕心满意足。
  王氏给了五两银子和两匹细布,特地交代了,回去让她和家里人商量养兔子的事情。
  蒋家人口多,兔子可以多养一些,等养成规模后,卖兔子的收益不老少。
  胡秋香很是意动,回去没几天,便带着蒋家俩兄弟过来了。
  来得是蒋家的老大蒋金宝和老二蒋金财,老三蒋金元去了外地打散工。
  胡秋香嫁的是蒋家老二蒋金财。
  蒋家俩兄弟在老宅住了三天,花了两天时间,跟着赵虹山学习养兔的基本方法和主意事项。
  赵虹山养了几个月兔子,对养兔的各种事项都很熟悉,办事勤恳又认真,无论是放养的坡地还是圈养的兔棚,都打理得干干净净。
  珍珠很是满意,放心的把整个养兔区交给了他,只隔三差五的过来一趟,偷偷添加些空间秸秆给兔子加餐。
  蒋家兄弟三天后带着两只公兔十四只母兔急冲冲的赶回去了。
  他们看过胡家的变化后,对养兔的热情空前高涨。
  胡家去年还穷得叮当响,一朝得翻身,变化是不是普通的大。
  居然就敢学着乡绅名流般,办起了免费学堂。
  啧啧,瞧瞧当初畏畏缩缩老实胆怯的胡家老二,如今说话利索,大方自信,果真是钱财壮人胆呀。
  谁能想象得到,那样没有存在感老实憨厚的胡长贵,成为了十里八乡名声响亮的富贵乡绅。


第一百九十二章 瞌睡送枕头

  他们老蒋家人口可比胡家多多啦,挖野菜割草料根本不成问题。
  蒋家兄弟原想多买些种兔的,不过,胡家卖种兔的价钱不便宜。
  十六只兔子,已经是他们能承受的极限了。
  胡家老太太一早告诉他们,所有的种兔都得按行情卖,就算是他们,也是一样的。
  而且,养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都明确告诉他们了,要是再把兔子养死了,可就不能怪胡家了。
  先礼后兵,规矩得先立起来。
  这是珍珠说的。
  王氏执行得很彻底。
  胡老太太的对外形象一向强势刻板。
  她对这些前来学养兔买种兔的亲戚,心理本就不那么得劲,自家辛辛苦苦摸索出来的经验,花费些本钱买种兔,就能学到养兔的正确方法,这些所谓的亲戚还一付,你们挣了这么多钱,却还这么小气的嘴脸。
  想到这些,她气就不打一处来,老胡家的钱也是辛苦攒下的,凭什么要白送你们,光看到胡家发家后的景象,怎么不想想,当初他们穷得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哪个亲戚舍得多借一文钱给他们。
  不过,自家的家族亲眷,有能力还是得帮衬一下的,只要他们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帮着他们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王氏还是很乐意的。
  珍珠对这些频频上门的亲戚,没啥感觉。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自古皆如此,宰相还有几门穷亲戚上门打秋风呢,何况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家。
  还好,有糟心贪便宜的亲戚,也有坦诚真心对胡家的好亲戚。
  王宏生作为王氏的兄长,除了逢年过节和请酒宴客,平常的日子很少出现在胡家。
  用他的话来说,知道妹妹妹夫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他就心满意足了。
  上次望林学堂开学典礼,他让王保元送了半边新鲜的獐子肉,自己没有亲自前来,知道胡家事忙,去了妹妹还得招呼他,所以就不去给胡家添乱了。
  王氏又是感动又是气恼,她这个大哥从来都是为她着想,日子过得贫困的时候不动声色的帮衬她,等日子好过了反倒少上门了,怕给忙碌的他们添乱了。
  有这样一个真心为她的娘家兄长,王氏满满都是骄傲与暖心。
  珍珠对舅公一家还是很有好感的,穷不嫌弃富不高攀,立场明理而坦然,让她非常喜欢的处事态度。
  珍珠自觉有一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心态,所以,每次王氏回王家寨的时候,她便让王氏带上自家加了灵泉的卤味和用灵泉浇灌的瓜豆,偶尔还掺上空间产的青菜,断断续续的食用,多少能改善一下王家人的身体状况。
  纷踏而来的远亲近友没有影响珍珠的好心情。
  在空间里移栽了一段时间的人参,比普通的人参价钱高了整整四倍,证明了空间人参和野生人参的区别,懂行的人还是看得出来的。
  珍珠自己比较过,除了多出一层隐隐地紫,别的似乎并无差别。
  所以,当王氏去清延古寺回来后,偷偷塞给她六百银票时,她是很惊讶的。
  这株人参在空间里栽的时间不长,就能卖出这样的高价,那空间里的那几株,养个三五年,不得卖上几千几万的价钱呀。
  那么多银子啊,她该用来干什么呢?
  这是她最近在苦恼的问题。
  “姐!姐!你快来,玉生哥和阿青哥回来啦。”平安的声音从前院响起。
  珍珠放下手里的缝制了一半的小衣,这是她第一次试着缝制,李氏给她裁好了样式,她照着缝制,缝得疏密不一,针脚也有些皱褶,不过,这已经是她最好的成品了。
  “怎么啦?”她走进前院。
  骡车停在堂屋前,罗璟和阿青正把车上的行李往下卸,平安则在一旁帮忙。
  行李?珍珠目光一转。
  屋檐下,面容憔悴满面风尘的老者,身姿挺得笔直,神态不亢不卑,身后跟着两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皆都蓬头垢面衣着褴褛。
  这,又是怎么回事?
  她眉毛一挑,无声的询问着罗璟。
  罗璟接收到,唇角微扬却没立即回答,提下最后一个布包后,让阿青把骡车牵回马棚。
  “凌老先生,这是胡家的姑娘。”罗璟介绍道。
  “胡姑娘。”老先生态度恭顺却不卑微。
  他身后的两孩子也跟着躬身行礼。
  “老先生好。”虽不明所以,珍珠还是连忙还礼。
  “凌老先生远道而来,先让他们休息一会儿洗漱一番,等会再叙谈也无妨。”罗璟斜长的眉目看向她,一付你明白的意思。
  珍珠眼角一抽,忍着朝他翻白眼的冲动,明白啥?这无头无脑冒出来的人,她能明白什么?
  当然,外人面前,她还是很给面子的朝他笑笑,领着三人朝后院的客房走去。
  自从上次,方师父和阿青来家里暂住一段时间后,珍珠深觉客房的重要性,连忙向鲁有木又订了一套,客房陈设的家具。
  如今,胡家的两间客房都铺好了床铺衣柜,这老少三人正好可以分开入住。
  她本以为两个孩子会住一块,没想到,其中一个孩子竟是女娃,她个头瘦小,梳着男式头型,一身灰色粗布短打,膝盖袖口补丁摞摞,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是个女孩子。
  安顿好三人,珍珠连忙闪身跑去找罗璟。
  “嘭”的一声,罗璟的房门被她撞开。
  床沿边的罗璟手里拿着刚解下的腰带,一脸无奈的望着她。
  珍珠才不管那么多,她跳到他面前皱着眉头问道:“那老少三人是怎么回事?”
  把人丢给她,却不告诉她缘由,珍珠的语气不由有些气鼓鼓的。
  罗璟轻叹,默默地把腰带又系了起来。
  “凌老先生是先皇时期工部营缮司的主事,先皇在世的时候,受工部侍郎贾震贤贪墨案的牵连,被判流放,先前一直在青峰县衙的管治下服着劳役。”罗璟停顿了一下。
  当初一路南下路过青峰县时,他赶了很长的路,饿得两眼昏花,差点晕倒在路边,正在服役修路的凌老先生递给了他半个窝窝头和半壶水,这半个窝窝头是老人家半天的口粮。
  靠着这半个窝窝头,罗璟撑到了下一个城镇。
  “流放?那不是犯人么?”珍珠问道。
  “不算,他们不被关押,只服劳役,修桥筑路,开荒种地或是挖渠建营这些,会受到官府的监督。”罗璟解释。
  “那……你怎么把人弄回来了呢?官府会治罪的吧?”珍珠的小脸皱成了一团,虽然老人家挺可怜的,可是毕竟有官府管着,他这样把人领回来算是怎么回事。
  罗璟摇摇头,唇角挂在一抹笑意,“流放的期限最长是十年,而先皇过世已经超过十年了,当初被牵连流放的官员,有门路的早就免了劳役归家去了,剩下一些都是老弱病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